中国经济报告 | 2024 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2024-03-18 12:08:29BY:lyw
【字体: 打印

2023年国际地缘冲突、美欧高利率和央行缩表、制造业景气下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但反通胀显著收效,发达国家就业充分。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美强日兴欧弱”格局;中国正站在长期追赶的关键节点,疫后复苏一波三折,增加了改革的急迫性。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王宏淼近日在《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一期撰文,展望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他认为,2024 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将由“紧”到“松”,全球经济需求弱化,增长动力不足,各国债务压力不减,国际“裂变”和“分化”仍将延续。

2024年,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将举行全国大选,全球宏观经济仍面临地缘冲突、去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挑战,并将迎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由紧到松的新转变。各经济集团仍处于“裂变”和“分化”之中,西方基于价值观而划阵营和组群,美、欧经济有分歧,但政治上已经合流,对中国已形成“可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三重认知和定位。各集团的竞争、对立甚至对抗还将延续,但会处于有节制、有控制的程度,并不至于形成那么“冷”的新冷战。国际新“政治正确”的跟风潮流已经形成,所谓的“不脱钩、去风险”更像外交辞令,“唱衰做空”或将成为常态。各种脱钩中,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和技术的软脱钩,这是西方作为制高点战略的着眼点,因此要防止所谓的“降维打击”。西方主导的国际流行叙事和全球治理秩序在短期之内势难扭转,未来在什么时侯才能回归“全球化”正轨,将以主要国家对脱钩成本(安全溢价)的承受能力作为一个边界条件。

2024年的全球经济,还将面临增长下行和债务上升的双重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10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2023年的 3%,下行至2024年的2.9% 。联合国的预测则更低,从2023年的2.7% 放缓至2024年的2.4%。由于服务业几乎已实现完全复苏,支持服务业经济的强劲需求目前正在减弱,因此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下行更为明显。全球总体通胀继续放缓,从2022年的9.2%、2023年的 5.9% 下降至2024年的4.8%。但多数国家的通胀在2025年之前不太可能回到目标水平。各国目前处在加息周期的不同阶段:发达经济体(除日本外)的加息已接近峰顶,而一些较早开始加息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巴西和智利)则已开始放松政策。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24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4% 的水平,与前两年持平。东亚、西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面临金融条件收紧、财政空间缩小、外部需求疲软的问题,其短期增长前景也在恶化。低收入的脆弱经济体,其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和债务可持续性风险正不断增大。国际金融研究所(IIF)估计,按照过去5年累计增加25% 的速度,2023年底前全球债务可能接近310万亿美元,2024年全球70多个国家将举行大选,民粹主义泛滥,将使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压力尤其严重。这意味着,各国需要增加现金流动性以支付到期债务,或者寻求新贷款再融资以“续命”。

主要国家中,202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放缓至1.5%,原因有三。一是美国消费韧性弱化。通胀快速下行之后,美国居民超额储蓄2023年底消耗殆尽,在家庭储蓄下降、利率高企和劳动力市场逐渐疲软的情况下,预计2024 年消费者支出将减弱。二是预计投资将保持低迷。2024-2025年企业债务集中到期,即使美联储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降息,利率仍处于高位,企业部门仍将面临较高的债务置换成本,缺乏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三是美国国会两党对新财年预算仍未达成一致,此前债务上限法案通过的一个前提条件即削减2024-2025年财政开支。

2024年欧元区经济面临技术性衰退风险。其原因,一是2024年制造业仍然不景气,全球经济放缓,将继续抑制对欧元区商品的需求,其出口依旧低迷。二是供应链修复、通胀降温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接近尾声,高利率仍对经济起抑制作用。三是居民和企业难以“加杠杆”,因抵押贷款利率高企以及预计获得信贷变得更加困难的受访者比例均保持高位。四是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欧央行预计欧盟各国2024年能源相关补贴将进一步减少,并于2025年取消该补贴政策。

2024年日本经济内需回升、外需走弱,整体处于复兴之中。首先,企业盈利渐佳。2023年日本PPI-CPI剪刀差显著收敛,贸易逆差收窄,企业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这将对企业投资起到较好的刺激作用。其次,居民消费韧性强。预计新一轮劳资谈判后,日本居民实际薪资收入增速将转正,同时考虑到财富效应和偏高的消费倾向,日本居民消费潜力充足。其三,出口面临挑战。2024年欧美经济增长趋弱,外需不足,且日元汇率将逆转此前贬值态势而进入升值周期,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对出口形成拖累。

人类正处于绿色转型和分布式智能技术创新的长周期中。2023年是“生成式 AI元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出现爆发,直接刺激了全球科技公司之间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引领新一波AI 创新、投资和辩论热潮,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2024年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依然方兴未艾。回顾人类发展史,工业革命、互联网服务业革命都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崛起或衰败,可称之为“第一轮大分流”和“第二轮大分流”。当前以绿色浪潮、分布式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创新和治理革命,或许将导致第三轮的“新经济分叉”。所谓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并不可怕,在“新经济赛道”中被甩开甚至脱轨,才是可怕的事情。在长期追赶的道路上,中国需要直面这一轮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所带来的国际大分流(“新经济分叉”)挑战,开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对冲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避免去全球化中的脱钩脱轨风险,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