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丨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构建良好政策生态

2024-01-08 10:56:26BY:lyw
【字体: 打印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赋能技术,是数字化时代全球技术竞争的核心之一,对国家发展与安全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我国应综合考虑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技术不可预知性、战略性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立足基本国情,慎重选择人工智能的治理模式,建立以技术中立为总体导向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加强技术创新与发展安全的统筹。

《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8期刊发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孙志燕的署名文章《以技术中立为总体导向 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章提出,人工智能的政策监管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周期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是人工智能并非成熟的技术体系,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不可预知性,监管政策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度。

二是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赋能技术,是数字化时代全球竞争的核心技术之一,监管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三是人工智能是资源、资本高度密集型行业,前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高,抬高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门槛,对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关政策需要更符合国情的战略平衡。

文章建议,应以技术中立为总体导向,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构建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政策生态。

一是在人工智能从开发到应用的整个技术链条中,要坚持技术中立、非歧视的原则。在一些关键应用领域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对算法进行独立审计和算法信息披露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人工智能算法的公平。

二是要以技术中立为基本出发点,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在资源配置和政策监管中的战略平衡。一方面,政策资源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周期相匹配,尤其是要对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分配进行更长期的战略平衡,避免政策资源过度超前、集中涌向人工智能领域,对其他技术行业的资源配置形成挤出效应;以技术中立为导向,引导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快”,更要“高质量”。

三是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积极倡导技术中立的理念,为我国培育人工智能的竞争优势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按照技术中立的总体导向,加快完善国内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体系,深度总结北京、深圳等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经验,向全球提供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的示范,扩大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以技术中立为基本原则,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工智能领域政策和治理模式的协调,倡导开放、包容、多元的技术治理理念,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整理/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