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未来产业精选②|量子科技

2025-03-19 14:33:26BY:lyw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未来网络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形态,包括卫星互联网、6G等。当前卫星互联网、6G分别处于导入期和萌芽期,其他未来网络技术尚处于研发探索期。预计 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五千亿级。本系列摘取《中国发展报告2024》中关于量子信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卫星互联网是通过卫星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网络系统,能够弥补地面网络盲区,提供覆盖全球的信息收集和通信服务,可广泛支撑气象预测、海洋监测、战略物资储运调配等活动。目前该产业正处于导入期,预计2030年进入拓展期。应加快低轨卫星批量化生产和发射场建设,优化频率申请流程,探索发射商业化路径,统筹布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立卫星系统和地面网络的信息交互管理机制,加速在智慧城市、增强现实、自动驾驶等场景落地应用。

(一)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一种新型计算方式,主要用于超大规模复杂运算,速度比传统超级计算机快上亿倍。目前量子计算产业仍在探索技术路径,有望2040年进入拓展期,2060年进入成熟期。应加强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支持建设量子科技大装置,加快推动在金融、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二)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特性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兴通信方式,其优势在于无法被窃听和计算破解。该产业中国已有小规模应用,预计2030年实现较大规模商用。应加快突破量子隐形传送等关键技术,提升产品工程化能力;支持建设垂直领域中试基地,加快量子通信成果试验;推动在政务、金融、能源等高安全等级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三)量子测量和传感

量子测量和传感是利用量子特性进行探测、测量、感知和传感的技术,其精准度、灵敏度和稳定性远高于传统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对时间“光学原子钟”的测量精度达到千亿亿分之一。当前已初步实现商业应用,应推动量子测量和传感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进一步提升上游关键器件供应能力,推动量子测量和传感在石油勘探、生命科学、先进材料、航天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