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发展报告2024》| 中国为什么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2025-01-27 16:42:16BY:lyw
【字体: 打印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前,受动荡局势和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因素等交织影响,全球消除极端贫困进程放缓,多维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以世界银行每人每天2.15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衡量,2022年约有7.13亿极端贫困人口,较2019年增加2300万人,极端贫困发生率为 8.97%,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全球减少极端贫困的进程至少倒退3年。2022年,约有4.48亿极端贫困人口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1.87亿人生活在南亚,分别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62.8%和26.2%。

当前全球减贫速度放缓,既是新冠疫情影响延宕、国际贸易和投资深度调整、冲突频发等近期全球局势变化的结果,也是长期存在的贫困人口集中国家发展要素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全球减贫合作不足等结构性因素导致。

中国为什么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多渠道的扶贫体系,充分凝聚各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

《全球发展报告2024》第七章“共同推动包容性增长促进全球减贫”阐述了全球减贫现状,分析了全球减贫进展不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将促进包容性增长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营造和平开放的全球发展环境,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减贫路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非农产业多元化。

以上内容摘自《全球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