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的交汇点上,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构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双焦点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方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念,强调了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性。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研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和举措。同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正式印发,重申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性。
在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中,人工智能(AI)对社会就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文本、图像、编程等领域的卓越表现,不仅替代了部分低技能劳动者,也对一些高技能人才构成了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广泛应用,如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可能对现有从业人员构成大规模替代,引发社会对未来就业形态、技能需求和职业稳定性的深刻关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催生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和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升级,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
“人工智能将取代哪些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是否将引发社会失业潮”等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讨论,使得“人工智能与就业”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并成为科技界和社会科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究竟如何,值得深入探究。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议题,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和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其演进趋势。作者基于我国就业理论与实践,从需求占比、薪资待遇、学历、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等多个维度,研究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招聘需求的变化,分析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招生与毕业生数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力资本的供给现状;利用城市层面和家庭层面的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探讨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流动频率、区域、行业的影响。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种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就业产生影响甚至冲击,但最终总能通过对劳动者个体的赋能、对生活中劳务的减负和对全社会生产的增效,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大众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