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案例选⑧|浙江蓝景科技:“蓝色循环”浙江实践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指出“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更是独一无二。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助力浙江沿海地区取得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本系列摘取《建设海洋强国:浙江的探索实践》一书中浙江地市发展的相关案例,供读者参考。
浙江省聚焦海洋塑料垃圾、船舶污染物等废弃物的治理难题,打造具有内驱力、可持续、可复制的“蓝色循环”治理新模式,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推动,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创新主体,于2020年在台州市先行开展项目试点,并逐步扩展至沿海12个县(市、区),累计回收含油污水等船舶污染物4900吨,海洋塑料垃圾2100吨(包括塑料瓶938.2万余只),成为目前全国单体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项目。“蓝色循环”浙江实践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其经验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构建海洋废弃物治理平台,实现减污降碳。在浙江12个县(市、区),与当地渔业合作社、渔嫂协会等民间组织合作,共发动1365名沿海村落的低收入群众参与边滩、闸口、塘坝等区域垃圾收集清理。在各地渔业港航部门支持下,在沿海26座渔港码头建设61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废弃物智能收处设施“海洋云仓”,联网调度5800多艘海上渔船1300余艘商船加入海上船舶污染物回收行动。截至 2023 年,参与治理各类群体达61000人次,共收集8类海洋废弃物7000吨,减碳约1890吨,有效改善近岸水域水质。
二是推动海洋塑料产业链协同,实现高值利用。将数字技术应用从收集领域延伸到循环利用领域,联合240余家企业建设海洋塑料产业互联网:在再生端、深加工端、认证端和品牌销售端,实现塑料废弃物高值利用。同时,蓝景科技联合维多(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可在国际市场交易的塑料废物回收利用的“塑料信用”(Plastic Credits),将为每吨收集或再生的塑料再额外升值 15%,进一步让海洋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
三是打造产业价值再分配体系,实现生态共富。项目联合产业链企业、国际环保组织组建公益组织“蓝色联盟”,提取海洋塑料高价值,利用20%的溢价部分,设立蓝色共富基金,重点反哺一线收集群体,补贴收集活动。发布空瓶置换公益活动,并通过与银行合作为高信用渔民提供金融服务,渔民通过船舶回收垃圾积累绿色信用。“蓝色循环”项目在治理近岸海域污染、带动塑料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资料来源: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摘自《建设海洋强国:浙江的探索实践》
图书简介本书分别从港口、产业、科技、开放、生态、空间等涉海领域总结了当前海洋强国建设领域成效。同时以浙江省为例,系统梳理了“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成效,对涉海具体领域分别进行了经验分析与问题总结,并对未来提出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