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提升城市韧性,须从五方面着力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2年第5期推出专题“城市更新与韧性城市建设”。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者贾若祥和窦红涛为本专题撰文《多维度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文章指出,提升城市韧性,须从五方面着力。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韧性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要把韧性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更新之中,不断提升增强城市的空间韧性、经济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着力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韧性,首先,要在“双评价”的基础上,将区域易发和可能发生并影响城市安全的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等安全系统分析纳入“双评价”之中,提高应对城市安全隐患的能力。其次,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空间布局上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风险,学会在规划城市空间时注重适当的战略留白,当城市面临重大风险时,能够实现快速新建或通过存量空间功能的快速转换,提升城市对重大风险的应对力、适应力和恢复力,确保城市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渡过危机状态。
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要促进城市经济的适度多元化。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使之发展更具协调性,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经济的韧性,除了加强从生产端发力外,还要不断从消费端发力,增强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城市工程韧性,要增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各类公共安全风险能力。一是筑牢城市生命线工程。二是提升城市抗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城市交通工程韧性。四是提升“ 新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提升城市管理韧性,一是提升城市法治水平。二是提升科学管理能力。三是激发系统治理效能。四是提升城市精细管理能力。五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提升城市社会韧性,需要不断提高城市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秩序保障能力,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需要及时回应并科学引导社会关切,切实维护应急突发事件期间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整理/杜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