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强链战略”的战略方向和总体目标

2024-03-29 10:54:00BY:lyw
【字体: 打印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无论是采取何种企业关联关系和组织形态,采取何种市场竞争策略,都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组织优化方向和最终目标。

(一)保障要素供给

从企业角度来看,要确保生产要素供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特别是技术的自主可控、数据与平台的丰富安全、资本的充足安全以及人力资本的充沛保障等,需要制定和实施一揽子有针对性的计划和行动,包括进行前瞻性的全球战略投资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通过资本控制解决供应链的稳定性问题;与战略伙伴签署长期的供应合约并设置高额的违约金,以巩固上下游厂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核心供应商进行战略投资或进行相互股权投资,进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式的利益捆绑;对核心供应商进行一体化整合,特别是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取得标的企业的控股权;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瞄准“卡脖子”的核心配套件和外源性技术,尽快进行多元化调整,避免将所有鸡蛋置于一个篮子里。

(二)优化制度供给

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而言,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政策与制度体系的供给能力与水平。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培育适应能力,即国内企业在不可预见的制度性因素已经出现,对企业造成了实际性的断链冲击时,要有稳健的处置性预案和及时的补救措施,将断链带来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二是要培育分级预警和多重防范能力,要善于从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构建制度性防火墙,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等手段设置好制度性保护措施。当产业链供应链危机真正袭来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

(三)确保全链条稳定与可靠

当发生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时,企业要具备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处置、积极缓解和有效化解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凑且灵活富有弹性;需要生产能力充足、持续而有弹性,要保持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处于合理平衡和动态可控的状态;需要确保核心技术、能源、矿产、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来源可靠、供应及时、价格稳定、质量上乘,需要确保生产技术、核心专利、工艺诀窍和产品标准等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

(四)化解市场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上游厂商还是下游厂商,都会遇到各种经济的或非经济因素(如国外禁运)的影响,造成短期内市场震荡、价格大幅度波动,使得市场正常调节功能失效。市场需求非预期性的剧变,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强烈冲击。有的冲击是短期的,如供应链后端企业被前端企业从其传统供应商网络中剔除,使公司核心业务遭受重大挫折。后端企业可以通过扩展和强化其他客户和其他业务来弥补损失。有的冲击是长期的,例如出现了颠覆性的替代性技术和产品 ( 如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就需要企业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应对策略。

以上文字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新发展格局与产业链提升战略》

《新发展格局与产业链提升战略》一书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之一,荣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研究成果。书中重点分析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的趋势,对现阶段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了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主要思路、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及重点实施路径,提出了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提水平”“促升级”的政策措施建议。书中还以纺织服装、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为例,分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方向及举措。

(整理/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