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降低制度性成本

2024-01-08 10:53:15BY:lyw
【字体: 打印

过去10年,我国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在提升政务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民营企业信心。

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十大任务。各部门、各地方大力落实意见要求,产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印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出台《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2016—2020年,累计甄别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190件237人,张文中案、顾雏军案、赵明利案等一批涉产权案件的再审改判,向全社会释放出党中央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

第二,大力压缩审批事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核心是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主要包括: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已削减超过50%,非行政审批事项退出历史舞台。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再到“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多证合一”,市场主体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同时,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在全国范围内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涉企经营许可实施清单管理,按照“四扇门”分类改革;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不断简化生产经营条件,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近90%,办理许可证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

第三,持续实施减税降费,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税费负担重问题,国务院每年都制定了减税降费的数量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10年来,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大幅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率,普惠性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开展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这些重大政策有力地降低了市场主体税费负担。2016—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8.6万亿元,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18.1%下降到2021年的15.1%,宏观税负持续减轻,为市场主体抵御新冠疫情冲击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四,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提升政府监管效能。

各地各部门不断将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中解放出来,转向全周期、全链条的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实现了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的重大转变。一是探索综合监管,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市场监管等5支综合执法队伍,涉及30多个执法领域,着力解决多头、多层和重复执法等问题。二是创新实施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增强监管精准性、公平性。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以及进口冷链环节实施全覆盖重点监管,层层压实各级管理部门和监管对象责任。三是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更趋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化、法治化框架初步建立,信用评价、惩戒、修复制度日益健全,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扎实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事项不断增加,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日均访问量5000万人次以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第五,优化政务公共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繁”。各地各部门不断梳理和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推进政务事项集中进大厅,实行人民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着力于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更多事项“掌上办”“码上办”“一网通办”,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打烊、服务不断档,网上可办率超过90%,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已经进入全球领先行列。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积极引入一次告知、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新机制,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真正把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让依规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以上内容摘自“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是“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中的一部著作,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多年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全书共二十个章节,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并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健全公平竞争基础制度、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维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整理/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