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研中心研究丛书丨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与重点环节

2024-01-05 11:09:11BY:lyw
【字体: 打印

以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既需要降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赖度,也需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主导性技术,以确保在未来的全球产业竞争中获得先行者优势。

(一)突破技术路线跟踪导致的创新生态固化

供应链的布局是专业化、全球消费市场的接入机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规模经济的综合呈现。全球价值链的知识密集度越来越高,并且更依赖高技能劳动力。而知识密集度高的价值链往往具备特有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在特定的地点发展起来,拥有专业的供应商和专业人才。

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集成演化和迭代机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显著增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领域日益拓宽,又需要使用大量复杂且昂贵的科技基础设施甚至生产设备进行工艺可行性和工程化试验。需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市场培育的完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链上游研究院所、原材料企业、中游关键部件成员与下游集成企业、配套设备供应商、客户等成员之间交互合作,实现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高效迭代。需在众多产业链体系中的工程化环节,培育中国本土企业整体性、系统性的开发能力。

因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是依靠单一领域的突破,也不是一项技术进步催生另一项技术进步的自然演化过程,而是在政府支持、市场需求、要素配置等因素作用下,由牵头者组织诸多参与者,吸纳整合多学科、多方面技术知识并进行协同攻关的诱发性过程创新生态。

(二)降低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

当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不再着眼于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而是建立更加有弹性的供需关系,这要求供应链体系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为避免供应链断链风险、保障产业链安全,构建具备抵御、承受冲击及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这需要在关键环节拥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能够为供应链运行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其中的关键目标是降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完善产业创新链条的关键技术,突破瓶颈。

面临方向性、匹配性、适应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新挑战,创新活动需增强对产业基础性、底层性技术的支撑,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三)实现优先领域前沿突破性创新

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意味着内需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在快速提升,并且与国际先进的距离在快速缩小。我国产业与国际产业间的技术代差在快速缩小,所以我国在优先领域的创新必须要向基础性创新、引领性创新转型。经过多年持续积累,我国量子通信、5G 等领域已开始挑战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多个技术群相互支撑,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众多颠覆性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实现优先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可能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在众多领域实现加速发展,并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全面冲击。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设计与技术

未来,在部分产业关键领域或将形成多元化技术和标准体系。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科技竞争趋于长期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得主导设计将取得技术先发优势,形成技术壁垒,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力。在创新产品的主导设计尚未形成时,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在主导设计的技术路径依赖下,技术轨道的前进方向具有不可逆转性,实现技术轨道之间的跨越也十分困难。

出于战略和安全考虑,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在关键数字技术领域谋划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未来全球在数字技术部分关键领域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或将呈现多元分化态势。我国应在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以上文字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新发展格局与产业链提升战略》)

《新发展格局与产业链提升战略》一书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之一,荣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

部的研究成果。书中重点分析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的趋势,对现阶段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了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主要思路、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及重点实施路径,提出了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提水平”“促升级”的政策措施建议。书中还以纺织服装、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为例,分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方向及举措。

(整理/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