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

2023-12-28 16:27:00BY:lyw
【字体: 打印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特指在1000米高度以下的空间进行的经济活动,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联动强,涵盖上中下游产业发展链条,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当前,我国低空航路尚待完善开放开发,低空经济仍是前景广阔的未来蓝海产业。向低空寻发展,抢抓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新机遇,加快形成“低空+”产业创新生态,对于助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低空经济迎来新发展机遇

向低空探索正成为新发展趋势。传统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基于通用航空市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通用飞机注册数量为3177架,通用航空机场399个,通航飞行量121.9万小时,国内通航短途运输航线121条,通航相关工商注册企业84136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低空经济作为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将重塑物流配送、运输、旅游等多个传统行业商业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打“飞的”、无人机配送等“低空+”新业态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例如,深圳素有“低空之都”称号,拥有完整无人机产业链,正着力建设低空经济中心。目前,深圳拥有超过1300家无人机企业,产值已达750亿元。低空空域将成为新经济增长极。截至2023年8月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超过111万架,与2022年底相比增幅达15.9%;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已颁发18.2万本,全国注册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7万家。2023年1至8月,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已超过1680万飞行小时。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元至5万亿元。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表示,低空经济未来前景广阔,从零发展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所耗费的时间可能远少于无人驾驶汽车,且未来无人机的数量会是今天的数倍,将为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会。

● 科技创新为低空经济提供新发展动力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主流技术主要包括无人机技术、自动驾驶和导航技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以及安全与管理技术等。其中,无人机技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和出口国,无人机专用发动机、重要载荷、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民用反无人机系统等核心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材料科学、微型电子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进步,现代无人机更加轻巧、稳定且高效,技术进步使无人机在载重、续航、稳定性和精准度等方面显著提升,在军事、气象、物流、科研等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随着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发展,无人机智能化、终端化、集群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应激活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催生低空经济新发展动能,持续做强无人机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提升新兴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开展开放创新合作。

展望未来,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研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赋能低空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注重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国研智库 盛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