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书摘|农业数字化:智慧农场探索乡村振兴

2023-12-26 11:21:47BY:lyw
【字体: 打印

天津市西青区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西青区以数据要素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涉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智慧农场系统,将其作为智慧农业的“大脑”,助推乡村振兴。

(一)数据要素助力移栽准备

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的基本特征,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完成高效、精准、即时的移栽准备工作。其一,以自动取土车为设备载体,通过线下的地块信息绑定、取土车自动取土、土样二维码标记,检测中心的任务分配、土样检测,线上系统的结果反馈,形成了完备的数字化测土解决方案;其二,在插秧过程中,无人插秧机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并接入了高精度的定位基站,作业精度可达厘米级,可使插秧精度更高,插秧更平直,交接行更匀称。

(二)数据要素辅助作物生长

发展数字技术优势,放大数据要素的运转性、预测性、即时性等技术—经济特征,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其一,引进5G无人机巡田系统,在5G网络的覆盖下,只需在云平台上向无人机下发针对长势异常区域进行巡查的指令,即可较为直观地观察地块不同区域的长势情况;其二,通过在水稻灌溉渠道上部署智能灌水、排水阀门、水位传感器,同时结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稻田水位监测、自动灌水、自动排水等功能;其三,利用水稻控氮技术动态监测及分析水稻冠层氮素含量,调节以地块为单位的水稻氮素含量均匀度,达到控氮、节肥、提质的目的;其四,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结合气象、地理、作物、物候期、病虫害性质等数据对特定区域的特定作物进行动态病虫害预测,并结合安装在田间的虫情测报仪、孢子捕捉仪对田间虫害、病害进行在线监测。

(三)数据要素调整生产方案

活用数据要素开展多维分析,逐步优化最佳生产方案选择。其一,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数据,基于“光谱信息—植被指数一长势信息—估产模型—产量信息”的估产模式,建立水稻产量信息与遥感光谱信息的定量关系,对水稻进行时序性的动态估产与产量预估,为农业保险、农产品收储规划等提供依据。其二,发展数据共享互研模式推广,对收集的有限数据进行多方分析共讨,在深层次的数据剖析与科学比对中选择最优的生产方案。

(四)数据要素催生产业重构

深化数据要素运用,将数据贯穿产业链全段,陆续推动智慧农场全面数字化转型。

目前取得的成效有:其一,农业记录得到完善。农民可获取一整年完整的种植数据以及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天气、遥感等数据。完整的种植数据将辅助农民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完善决策分析与种植方案。其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无人插秧机配备了测深施肥装置,插秧、施肥一次完成,使工作效率提高50%。其三,方案优化与评估的准确率上升。利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产量评估,准确率可达到90%。在形成的产量地图上,综合分析农事记录、土壤测土数据、施肥数据,可对下一个种植季的种植方案进行优化,持续提升种植效益。

——以上内容摘自《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

《扎根实体经济:创新与重塑》是“现代化新征程丛书”之“前沿产业”主题下聚焦实体经济的一部研究作品。本书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对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作出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战略研判,对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产业演进、消费升级、要素迭代、技术进步、决策科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整理/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