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以扩大进口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进博会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为我国进口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扩大进口成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外贸进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未来,如何通过进口优化国内供给结构、提高居民福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融入国际分工细化和价值链升级将成为我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议题。
中国在全球进口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根据《2023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货物进口规模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22年为27159.99亿美元,是加入世贸组织前的11倍;占世界进口贸易的比重达到10.58%,成为占比增加最多的国家;2001—202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12.17%,高于同期全球货物进口6.83%的年均增速。同时,中国进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报告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口规模整体增加,2022年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3%和35%。发展中国家(地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中国不但是44个国家(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还是104个国家(地区)的前五大出口市场,中国占42个国家(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
中国服务贸易进口规模稳中有升。自2013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口规模连续10年稳居全球第二,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日益稳固。根据报告,2022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增长至465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额的比重达到7.26%,占本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长期超过50%,近8年来该比重在世界GDP前五大国家中一直位居第一位。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在服务贸易进口规模中约占74%,远高于生活性服务进口(26%)。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进口规模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进口额从2012年的851亿美元稳定增长至2022年的1589亿美元,增加了近1倍。
扩大进口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如何做好进口贸易工作、服务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国际视角来看,扩大进口有利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大市场,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机遇。对于中国而言,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我国扬长补短、弥补资源不足,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人民福祉。因此,扩大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扩大进口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初级中间品进口定价权缺失、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部分进口国家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较高等问题。
未来,应在把握好我国进口节奏的基础上,及时研判进口贸易规模与进口产品结构的政策调整空间和方向,关注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平衡,兼顾进口和出口、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平衡,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不断加大政策支持,释放进口潜力。
(文/国研智库 宋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