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从政企学三个视角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

2023-04-11 11:10:20BY:lyw
【字体: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近日在《中国发展观察》杂志刊发文章,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高校、政府等维度采取有效对策。(文章题目为《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挑战和对策》,见《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3年第2期)

从企业的视角看,最关键的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下决心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行业领先企业尤其需要负起责任。要在企业战略、对外合作、企业文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要迅速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从高校的视角看,为了有利于知识创造,可以尝试在现有的“长聘系列”之外建立一支专门的力量。这支力量的特点包括:他们的任务主要不是写文章,而是为解决重大的工程技术问题服务;这支力量的人员构成,最好是对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有着浓厚兴趣、能力又非常强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是已经获得长聘的正副教授、特别是正教授,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服务于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这支力量不是对企业科研力量的替代,而是要发挥其独特优势,与企业进行合理分工;这支力量的待遇,需要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已经是长聘教授、副教授的,只要他们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就可以继续享受长聘的各项待遇。

从政府的视角看,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大项目引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可以考虑实施“三大工程”:产业格局重塑工程;“卡脖子”技术突破工程;前沿技术突破工程。

所谓“ 产业格局重塑工程”,就是在一些有条件的产业(比如特高压、高铁、地铁、移动通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大幅度提升已经建立或者比较容易建立的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的规模、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在这些产业,需要做的是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从而加速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所谓“卡脖子”技术突破工程,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技术“卡脖子”领域,挑选一些大型用户企业,让它们承担特殊使命。开始的起点不一定太高,但核心要求是大型用户企业敢于挑重担,政府给予挑选出来的企业全方位支持。

所谓“ 前沿技术突破工程”,就是在一些经济和军事技术领域,迅速动员专门力量,下达特殊任务,给予特殊支持,取得特殊突破,加速进入世界前沿,建立压倒性优势。

(整理/杜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