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 | 产业变革与我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思考 ——以汽车产业为例​

2022-03-01 22:04:00BY:lyw
【字体: 打印

文|张长令 张 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的有利形势,我国需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深刻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程。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通过生产方式创新等途径,成功建设了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提升了本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对本国经济体系形成有力支撑。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新兴创新主体加速涌现,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正面临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催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平台化、共享化的新型商业模式相结合,不断改变汽车设计、生产和使用方式,从而推进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这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出全新的命题。

传统汽车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也是传统汽车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典型企业。二战之后,经济增长带来的个人消费迅速扩张、人口增加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导致日本国内对私人乘用车需求激增。不同于依赖外国技术的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结合对大众市场以及当时主要客户出租车行业的调查,自主设计开发了性能和质量稳定的高速发动机,改进了变速箱和动力系统设计,独立开发出了一款完全自主化的乘用车,成功实现了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丰田开发出了私人乘用车产品,并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先后推出了Corona、Corolla、Camry等被市场广泛接受的车型,月平均销量从1956 年的700多辆提升到1968年的10万辆以上。面对急速扩张的市场需求,丰田不断强化和创新生产能力。1965年以来,丰田相继建设了数座专门的乘用车工厂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工厂。到1972年,丰田年产量达到208.7万辆,达到当时的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的产能水平。在提升生产规模的同时,丰田还注重生产方式创新。基于“杜绝浪费”的基本思想,丰田以“准时化”和“自动化”为主要支柱,发明了多种创造性的生产管理方式,形成了比欧美大规模生产方式成本更低、质量更稳定、灵活度更高的丰田生产方式。通过交叉持股、成本及利润共享、“零缺陷”管理、制造技术分享等方式, 丰田将丰田生产方式拓展至上游供应商。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丰田积极打造跨国经营能力和品牌体系。通过先成立合资企业、后独资建厂的方式,丰田首先实现了在北美地区的生产本地化,又陆续在欧洲和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与采购。丰田从20 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其生产布局的主要国家推进管理和研发的本地化,跨国经营能力逐步形成和完善。品牌体系建设方面,通过经济型品牌建设、品牌形象调整、豪华品牌建设等过程,以及为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丰田打造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品牌体系,且与丰田自主化的技术体系、爆款产品和跨国经营能力形成合力,使丰田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根据2018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单,丰田汽车公司为全球第六大企业,汽车产销量、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皆为汽车领域第一位。

根据以上分析,作为传统汽车产业中成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代表,丰田通过研发自主化核心技术体系、打造一系列爆款产品和建设生产能力、创新生产方式、构建配套体系等策略,形成了初步的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并开始对零部件配套企业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丰田又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及采购的国际化,形成了跨国经营能力。借助国际化、多元化的品牌体系和强大的跨国经营能力,丰田强化了其产品的主导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实现了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垂直整合和控制。

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进展

在传统汽车产业中,整车企业是产业体系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一般而言,整车企业不仅专注于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整车产品设计,还主导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生产工厂建设和整车生产四大工艺的实施。作为传统汽车产业的参与者,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承担非核心技术研发及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配套工作。在销售环节,整车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品牌体系特点和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构建销售网络。可见,整车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均发挥主导作用,这也造就了传统汽车产业依据垂直分工的链式产业组织形态。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具备了高效供给产品的能力。然而,新时代的技术、产业和社会变革给汽车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电子商务的出现减少了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共享出行商业模式的出现使消费者由购买汽车产品向购买出行服务转变。其次,传统燃油汽车大规模使用导致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促使汽车产业沿着动力电动化的技术路线,逐步迈向车用能源的清洁化。最后,现有驾驶系统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迫使汽车驾驶系统加快转向智能化、网联化。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变革趋势, 动力电池企业、智能网联企业、出行服务商等一大批新主体不断涌入,并开始在相应环节占据主导。受消费者需求变化、产业技术路线变迁和智能网联技术储备不足等因素影响,整车企业的核心地位开始弱化,汽车产业原有依据垂直分工形成的单核心链式产业组织结构开始向多核心的水平网状结构转变。

作为我国汽车领军企业的上汽集团积极迎接汽车产业变革,不仅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探索了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和汽车共享模式。为此,本文选取上汽集团作为我国汽车产业代表性企业,对其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进展进行分析。

1.大力推进新一代汽车技术开发与产品创新

通过自身努力和整合罗孚集团、LDV集团的相关资源,上汽集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和汽车产品,形成了荣威、名爵、大通等自主品牌。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长期研发和积累, 率先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目前,上汽集团正在推动电驱变速箱、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等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为适应汽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上汽集团积极开发相关技术,在车机系统、感知系统、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系统、卫星和惯性导航组合系统、V2X车联通讯等关键领域取得较大进展,自主研发了激光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车规级智能网联控制器及多核异构智能驾驶控制器等智能网联核心部件。

基于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上汽集团相继开发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推出了两款互联网SUV—荣威—RX3 和名爵ZS,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的爆款产品。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启动和扩张,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名爵、宝骏、大通等品牌成为市场广泛接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市场表现来看,上汽乘用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稳居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第3名,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列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第5 名。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带动下, 大通品牌汽车总销量从2015年的3万多辆增加到2019年的15.3万辆。需要强调的是,荣威RX5在2018年销量超过20万辆,名爵ZS年销量达到10万辆,海外销量达到2.3万辆,初步具备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智能网联爆款车型的实力。

除了推出商业化的自主品牌车型之外,上汽集团还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截至2019年5月,上汽集团智能驾驶汽车样车测试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在开放道路的测试里程已超过8000公里。同年11月,上汽集团智能重卡在洋山深水港启动L4 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上汽集团已开发出燃料电池轻客、客车、轿车等一系列车型,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汽大通FCV80已在上海、抚顺、佛山、无锡、大连、长治6个城市共示范运营400多辆,运营总里程高达300万公里。2019年1-7月,上汽大通 FCV80 累计销售达305辆,位居行业第一, 市场份额达到53.42%。

2.注重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提升

为保障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生产,上汽集团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装备水平。上汽乘用车公司已在国内建成了上海临港、南京浦口、河南郑州和福建宁德四个生产基地,总产能超过150万辆。其中,上汽宁德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总装车间,通过自动化工艺装备与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汽车智能制造体系,在加快OTD交付、提升质量管控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实现了大幅提升,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其国内最大跨度机运系统可以适应从两座A00级到七座全尺寸SUV/MPV 共线制造,同时可以实现传统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共线制造。焊接车间自动化程度超过99%,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努力构建跨国经营能力

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自主品牌,上汽集团通过整车销售和研发、生产的国际化,初步构建了基于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的跨国经营能力。目前,上汽已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建立起三大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建立了三座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建成95个海外零部件基地,以及包括欧洲、南美、中东、北非、东盟等在内的12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在全球设立5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打造了四家海外物流分公司和三条远洋航线,在印尼成立多元金融公司。2017年, 上汽泰国工厂和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分别投产。2019年,上汽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超过50%的汽车零部件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在自主化的国际品牌和新能源、互联网汽车等创新产品的有力支撑下,上汽集团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2019年,上汽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汽车总计35万辆, 同比增长26%,占我国海外汽车总销量的33%,连续四年蝉联冠军。2019 年,上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超1.4 万辆,海外互联网汽车模式在泰国、印度获得认可,上汽推出的印度首款互联网汽车上市3个月即销量破万。截至2019年底,上汽集团已经在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中东等全球7个市场实现了“万辆级”销量。

4.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制造实现突破

上汽大通创新了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并打造了基于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能力。作为C2B智能定制模式的核心要素,用户的参与尤为关键。为此,上汽大通MAXUS推出“我行MAXUS”用户平台,上线自主开发的“蜘蛛智选”智能选配器,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用户的直联,从产品定义到开发、验证、选配、定价、改进的每一个步骤都与用户交流互动,打通了产品、用户需求、制造过程中的数据链壁垒,从而能够准确响应用户定制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全业务链数字化在线。

统计表明,2019年上汽大通有接近40%的国内订单来自“蜘蛛智选”,购车用户中的访问者比例高达55.2%。在此基础上,上汽大通进一步完善C2B智能定制模式,将“蜘蛛智选”打造成为覆盖用户选车、购车及用车全生命周期个性化需求的在线营销服务平台,并且进一步向线下延伸,在江苏无锡建立了全国首家“蜘蛛智选”体验店。上汽大通借助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制造体系, 驱动生产线的智能化转型,使生产更加透明、高效和智能,可支持制造的车型款式多达10万亿种。

5.与产业新主体开展广泛合作

2016年,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专注于“汽车+互联网”的科技公司——斑马网络, 致力于打造为汽车行业提供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目前, 斑马网络已成长为独角兽公司, 并为上汽集团荣威Marvel X、名爵ZS、名爵eHS、MAXUS EUNIQ 5 等车型提供智能互联系统。同时,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武汉光庭、Mobileye、TTTech等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在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等智能驾驶关键系统的深入布局。上汽集团还与公安部交科所、中国移动、华为等合作,共同开展5G等智能网联前瞻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5G智慧交通示范区”等建设。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搭载了HUAWEI HiCar智慧互联系统,成为量产的智慧互联汽车。同时,上汽通用五菱还联合博泰、爱奇艺、喜马拉雅、苏宁、携程、美团、百度云、酷我等企业,将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让用户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服务与便利。

为强化和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上汽集团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军企业开展了合作。在动力电池方面,2017年,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成立两家合资公司, 共同建设先进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18年,上汽集团与英飞凌合资成立了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核心零部件—IGBT模块。

6.积极推进汽车共享与商业模式创新

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上汽集团积极推进汽车共享与商业模式创新。享道出行是上汽集团在2018年12月打造的涵盖技术平台、运营车辆、维修保养、金融信贷、专业保险等服务的网约车服务商,注册用户已突破700万,用户满意度高达98%。享道出行在上海、郑州、苏州专车市场份额已跃居前三,2019年底网约车业务已拓展至六座城市。同时,享道出行将服务生态拓展至企业级租车。上汽旗下分时租赁平台—环球车享是我国最大的分时租赁企业,目前已进入全国64个城市,投放车辆5.5万辆,注册用户超过750万。

上汽通用五菱在研发新能源车型时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研发适合城市内使用、发挥电动汽车优势和企业技术特长的车型。同时,地方政府还提供购买上牌、行驶路权、停车便利、充电设施建设等配套支持政策。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上汽通用五菱所在的广西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2017年的9.7%上升至2019年的27.7%。

加快推进我国企业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措施建议

类似于丰田汽车公司,为打造初步的企业和产品竞争优势,上汽集团也在自主品牌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化的核心技术体系,努力建设国内生产能力和跨国生产、销售能力,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初具竞争力。与此同时,为适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上汽集团通过合资共建等方式,与优势智能网联企业、优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等产业新主体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此外,上汽集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推进汽车共享化,开展了分时租赁和网约车业务。可以预见的是,为实现未来汽车产业中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汽车企业不仅要掌握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具有满足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能力,还要与智能网联企业、新一代零部件企业融合,拥有新的跨国经营能力,从而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体系的组织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汽集团善于把握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未来汽车产业体系组织者的角色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爆款车型竞争力尚需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体系尚不健全、跨国经营能力有待强化、出行服务能力偏弱等。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要动力,根植于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提升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必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途径。为加快我国企业特别是汽车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创新。类似于传统汽车产业中的燃油发动机技术,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的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将成为决定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需要从国家层面重视新一代汽车核心技术体系建设, 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汽车企业不仅要做好纯电驱动核心技术研发,还应重视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研发和储备。面对个性化需求快速增长和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汽车企业要加快突破智能制造技术,完善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

第二,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未来的汽车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革。整车企业的绝对主导优势将弱化,垂直化的产业组织结构将逐步转化为水平网络状结构,智能网联企业、平台运营商、零部件企业等新主体将与整车企业共同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而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过程将伴随新主体进入和原有主导者弱化而出现产业体系的重构。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加强与产业新主体合作,实现产业协同创新。

第三,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在传统汽车产业,跨国经营能力主要表现为整车企业主导的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网络建设。未来汽车产业中,跨国经营能力将主要表现为集新一代汽车技术开发、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制造、出行服务平台等功能在内的新型产业体系。为此,我国企业在建设跨国经营能力过程中,需加强与国外优势智能网联企业、平台运营商、零部件企业等主体合作,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设本地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四,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作用下,企业的产品特征、开发及生产流程、产品销售模式、竞合关系和竞争力实现方式等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技术、资本、人员等要素的组合和流动方式发生变化, 这将对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企业需结合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和企业竞争力构建诉求,推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

第五,做好优势资源整合。有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都将是新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得益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 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批适应汽车产业变革的技术、人才和企业等创新资源。为加快汽车产业变革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进程,我国汽车企业有必要采取引进、合作、并购等方式,做好优势资源整合。

第六,完善顶层设计与支持措施。汽车产业变革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态势,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命题,研究其实现机制和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和支持措施。具体来看,政府部门不仅可以围绕新一代汽车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支持计划,还可以结合汽车企业平台服务能力、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和跨国能力建设等诉求,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本成果受到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专项课题资助, 项目编号:19iSOEYB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