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视点|塑造乡村优势应建设“生态型” 乡村

2022-10-08 09:34:32BY:lyw
【字体: 打印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弥补乡村建设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宜居乡村。值得注意的是,在打造乡村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要保留城乡差别。相较城市,充分体现乡村优势,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生态环境无疑是乡村最大的比较优势,要珍惜、保护、更要挖掘乡村生态优势,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形成与城市之间的良性的、均衡的互动。生态型乡村的主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有限、合理、科学利用自然,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生态,同时,生态环境服务于人的生产生活。

生态化的生活环境是乡村吸引人的非常重要的优势。空间建设是生产生活的载体,生活环境能够影响人的生活理念和身心健康。既能满足人便捷生活需要,又能体现健康、闲适、自然体验的生活环境是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当前乡村留住人、吸引人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我们的先辈创造了很多人与自然融合的经典。

当前,生态化的乡村建设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和自然融合的挑战。在工业化的影响下,由于现代建筑材料方便易得、成本较低,工业化建造方式效率更高,所以很多传统特色化,往往也是生态化的建筑设施逐渐被替代。在工业化发展中,传统的建筑方式等相对现代生活方式进步发展滞后,根植乡土的特色化、生态化的设施有消失的危险。

生态化乡村建设需要新生态科技赋能。适应现代生活,达到生活舒适便捷和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依靠科技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乡村建设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国在乡村特色化、生态化的技术进步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都较缺乏。未来,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开展生态研究和生态化建设,融合现代生活需要和生态优势,创新发展新的乡村建设模式。

生态型乡村打造,需要政府组织引导、多方参与。从市场的角度,生态型乡村的受益人包括全社会居民、本区域的居民及消费者等。因此,需要政府、当地机构组织、企业、当地居民、乡村新居民等共同投入。生态型乡村建设势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可以借鉴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路径,开展一场乡村“生态革命”。第一个层次,政府应开展顶层设计规划以及生态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第二个层次,引领统筹社会资源,开展多种类型的生态研究,包括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同时,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到生态型建设中;第三个层次,居民、企业、市场、政府形成合力互动,参与到建设中。

(文/国研智库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 耿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