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告|我国机床工业:成绩、问题与对策

2022-08-26 09:53:22BY:lyw
【字体: 打印

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机床行业市场集中度和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基础装备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行业整体大而不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徐宇辰近期在《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4期撰文,在充分肯定我国机床工业取得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思考。

机床工业取得的成绩

1.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根据 MIRDATA 数据,国内前十位厂商销售额占整体市场销售额的比重由2019年的28%提升至2021年的39%。

2.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受益于国内龙头企业的带动,2021年机床国产化率达67%,同比增长2%,其中创世纪、北京精雕已稳居市场前列,纽威数控和海天精工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机床工业存在的问题

1.千亿市场大而不强,行业格局三足鼎立。行业整体大而不强,高端机床问题尤为突出。我国机床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基础装备无法自给,依赖进口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近60%的机床来自日本、德国两个技术先进国家,我国高端基础装备机床仍需要大量进口,相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关键功能部件发展滞后,机床数控系统受制于人。数控系统在数控机床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我国数控系统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90% 以上是国外产品。而国外对我国至今仍进行封锁限制,成为制约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

3.产业集中度低,缺乏世界一流机床企业,全方位服务能力不强。国内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的行业领先企业和世界级的精、特、专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成套、成线服务的企业较少,缺乏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国际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能力更为薄弱,绝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服务能力。

4.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制约行业发展。目前需要大量的三种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第一种是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工艺、懂得机床维护、能够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程的操作人员和装配人员;第二种是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数控系统软硬件知识的中级人才,能够熟练应用UG、PRO/E、CAD/CAM等软件,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第三种是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以及数控系统电气设计,能够进行数控机床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数控技术高级人才。

对基础装备核心机床工业发展的思考

1.大力提升创新能力。要在国家层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重大突破,解决高端共性技术问题。同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和体制完善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基础研究和竞争前技术支撑。

2.推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紧扣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三个环节协同。鼓励相关各方形成具有股权关联的联盟,加强设备使用方与制造企业的交流,联合设计、合作开发,以消除用户企业担心损失的心理,有利于解决装备自主研发产品“首台套”应用难题,降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

3.积极扩大国际化经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差异化竞争,注重跨国并购和国际化资本运作。

4.抓紧落实基础装备采购政策。在技术效果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应优先采购国产产品。落实国产自研基础装备的首台套订购政策、建立示范应用基地,在和进口设备运行的比较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提高。

5.加大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引导、融资引导等形式进行支持,特别是重视支持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担保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鼓励龙头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业务合作,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整理/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