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导刊 | 粤港澳协同创新格局渐成型 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2-08-26 09:43:08BY:lyw
【字体: 打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来,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粤港澳三地全面深化合作,融通科技资源,加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三地协同创新格局已日渐成型,“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近年来,粤港澳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打破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努力实现“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

为实现科研资金跨境支付,2019年初,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出台规定,建立粤港澳科技合作与资金跨境使用机制。2019年7月,首笔由香港科技大学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财政资金316.96万元顺利拨付到香港。截至目前,广东财政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香港的金额已经超过3亿元。

|加强源头创新能力

粤港澳携手合作,不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源头创新能力。

广东一批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动物平台、科普基地向港澳开放。2021年,广东自然科学基金中由港澳机构和港澳在粤机构牵头立项的有53项。

从2017年至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家港澳高校参与到广东实验室的建设中。计划建设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首批10家已于2019年12月启动建设,成为三地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强调成果转化

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还强调成果转化。近年来,粤港澳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地。目前,共设立了277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6所港澳高校在粤参与共建新型研发机构9家。

由香港城市大学全资拨款设立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其研发中心的数目已增至13个,多年来承担了超过600项国家、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科研项目,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超千篇。

广东将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使之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不断推进合作区建设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等相继建成,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区建设将不断推进,成为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支点。

在横琴,将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将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创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粤澳将携手打造横琴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

在前海,将联动香港探索适用国际先进的科研规则体系,设立多元化深港合作创投基金,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先行先试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打造前海国家人才港,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率先探索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等应用示范。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将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至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转载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