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荐读|从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得到哪些启示?

2022-08-18 16:34:11BY:lyw
【字体: 打印


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

出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魏加宁 杨光普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从近几十年历史看,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有一次金融危机——1987年,拉美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东亚奇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最终演变成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以,早在2017年初,就不断有人在提醒会有一场新的金融危机悄然而至。幸运的是,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金融危机至今并未真正爆发。但这并不代表金融危机的警报已经解除。只是下一场金融危机将以什么形式、在何处爆发,尚不得而知。

这些金融危机的历史也一再提醒我们,对金融风险不能不未雨绸缪,对维护金融安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加凸显。虽然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对风险隐患切不可掉以轻心。

从外部环境看,一些大国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宏观政策的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稳定形成新的外部冲击;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一方面承受着转型的阵痛,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同时还面临着部分金融机构杠杆率较高、风险过大、金融监管存在空白和短板等诸多挑战。此外,国内外有关中国爆发金融危机、出现经济“硬着陆”甚至“崩溃”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那么,中国离金融危机到底有多远?中国避免金融危机的出路在哪里?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杨光普基于中国的视角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初步比较,撰写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一书。本书首先梳理并对比了这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演进过程;其次重点回顾了两次危机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以及我国对两次危机的应对,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最后落脚于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就我国如何避免金融危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历史表明,金融风险往往是伴随着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聚集起来的,是一种构成因素较为复杂的“综合征”。因此,要想化解这些风险,避免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解决好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恢复经济的活力和动力。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的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安全;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着力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恢复民间经济的活力,振兴制造业,进而从根本上化解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

《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作为“金融危机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是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其爆发的背景、原因、演进、结局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基于中国的视角》自序整理,原著魏加宁、杨光普,整理/杜君)网购通道:

京东商城:https://item.jd.com/13268828.html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44143.html